10月14日下午,由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黄埔区文物局)主办,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黄埔工作站、黄埔区历史文化
保护传承中心、黄埔区多元文化和高端文化人才交流中心承办,黄埔文商旅(广州)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黄埔历史文
化讲坛”第1讲——《史前大洪水与华夏文明起源》在广州市黄埔区开创大道2399号至泰广场a3栋5楼举行。
本次讲座邀请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来开启黄埔历史文化讲坛的第一讲。
夏正楷教授主要从事环境考古研究。著有《环境考古学-理论和实践》和《第四纪环境学》等专著和“史前
灾难事件”、“我国中原地区距今3500年前后的异常洪水事件及其气候背景”、“伊洛河水系变迁和二里头都邑的出现”
等有关学术论文。曾主持和参加了十余项重要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2018年“中国考古大会金鼎奖”。
通过对我国一系列文化遗址的调查,夏教授提出人类对环境变化的文化适应和不同人群之间的文化交流是考古学文化形
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华夏文明起源的重要原因之一。
讲座开篇,夏正楷教授从聚落的定义讲到了聚落考古。夏教授首先向我们明确了聚落的定义。紧接着讲到著名的青海喇
家遗址,遗址记录了地震骤然降临的震撼场面,再结合地层中留下的,可以得到完整的论断:引起喇家遗址灾难
的是一场地震,而摧毁聚落的则是随后而来的山洪。
考古中研究自然灾害,实际上是针对遗址的多方面研究,以得到对灾害事件的发现与解读,其目的是研究灾害对人类社
会造成的影响。
华夏文明诞生前夕的史前异常洪水事件对华夏文明的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洪水也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
但它并没有导致早期文明的衰落,恰恰相反,先民们利用有利的地貌条件,通过与洪水的斗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华夏
文明的诞生。
本次讲座通过夏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公众了解到了环境考古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在讲座播放的ppt里
有一页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内容是考古现场拍摄的一幅图片,名为“慈母护子”。在自然灾害发生的一瞬间,
一位妈妈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紧紧地将自己的孩子保护在自己的身体之下,虽已历经千百年的变迁,沧海桑田,但这份深深
的母爱还是完整地呈现在了世人面前,令人深深动容!
在讲座结束后的互动环节,有公众向夏教授提出了自己对考古学方面的疑问,夏教授耐心听完后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使人受
益匪浅。
人类社会有着复杂的演化历史,古代的自然环境面貌也发生过复杂的演变。无论渐变或突变,在一定程度上,环境变化都是
人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黄埔工作站、黄埔区历史文化保护中心将在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黄埔区文物局)的指导下,定期
策划文物考古成果展览,组织公众考古体验活动,引导公众了解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熟知黄埔、广州及至岭南
的历史文化,助力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